【資料圖】
3月9日,科睿唯安公布了2023年3月的ESI最新數據,本次數據覆蓋時間范圍為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重慶大學化學學科首次進入ESI世界前千分之一行列,位居世界第170名。至此,重慶大學擁有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3個ESI世界前千分之一學科。
近年來,重慶大學按照“強化工科、夯實理科、振興文科、繁榮社科、拓展醫(yī)科、提升信科、推動交叉”的總體思路,打造特色優(yōu)勢明顯、結構合理、相互支撐、協同發(fā)展的一流學科體系,加強基礎學科建設,深入推進實施“基礎文科振興行動計劃”“基礎理科卓越行動計劃”,大力開展有組織科研,學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國際學術生產力和影響力再度提升。
重慶大學現有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生物與生化、環(huán)境/生態(tài)學、地球科學、數學、臨床醫(yī)學、植物與動物科學、一般社會科學1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行列。
重慶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堅持理工交叉、基礎與應用并重的發(fā)展理念,學科水平快速發(fā)展?!盎瘜W工程與技術”和“化學”為“十四五”重慶市重點一級學科。近五年,發(fā)表SCI論文1500篇左右,在Nature、NatureCatalysis、NatureMaterials、NatureEnergy、NatureCommunications、JACS、Angew和AIChEJ等國際高水平雜志上發(fā)表近100篇高水平學術論文。近三年,學院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重慶市科委和重點企業(yè)等多項科研項目,學院總計到賬科研經費約1.2億元,獲省部級科技獎勵10余項。
據悉,ESI(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是基于WebofScience(SCIE/SSCI)所收錄的全球12000多種學術期刊文獻記錄而建立的計量分析數據庫,已成為當今世界范圍內普遍用以評價高校、學術機構、國家/地區(qū)國際學術水平及影響力的重要評價指標工具之一。ESI將全部科學分為22個學科領域,從引文分析的角度,對過去10-11年所有高校和科研機構產出的SCI、SSCI論文及其引用情況進行統計和比較,ESI數據每兩個月更新一次,按論文總被引次數排在該學科前1%的機構才能進入圍。ESI全球前1‰機構是指在ESI全球前1%機構中的前10%,一定程度反映出機構學科在全球范圍內的學術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