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廊上的時鐘指向23:54,浙江綠城心血管病醫(yī)院心內科主任王審主任醫(yī)師,結束了一天的手術,發(fā)了條朋友圈:“終于爭取趕在零點到來前完成手術,下班回家。”
8月23日,王審主任的手術日,他從清晨6:05的一個爭分奪秒的急診手術開始,到深夜23:22的一臺冠脈造影手術結束。這一天,他一共做了13臺冠脈介入手術,其中男患者8名,女患者5名,患者中年齡最小的50歲,最大的76歲,平均年齡52.4歲。
“患者病情各不相同,有急性心梗的、有搭橋后又心梗的,還有冠脈微循環(huán)功能障礙的等等,考驗醫(yī)生的手術經驗和臨場處置能力。”王審主任感慨。
6:05
被急診電話喚醒 為急性心梗患者緊急開通血管
8月23日清晨5:00多,王審被一陣急促的電話聲喚醒:“有急性心梗病人,正在120救護車上往醫(yī)院趕,心電圖提示急性ST段抬高,已明確下壁前壁急性心梗,需要馬上手術。”
電話是急診科值班同事打來的,王審和心內科冠脈介入團隊迅速出發(fā)趕往醫(yī)院。
患者劉師傅,60歲,完善相關檢查后發(fā)現(xiàn),他的血壓很低,并且一直嚷著頭暈、胸痛。
醫(yī)院馬上為他開通綠色通道,送到導管室,由王審主任行冠脈造影。術中發(fā)現(xiàn),劉師傅右冠脈急性完全閉塞,左前降支99%閉塞還伴有血栓,如果不及時開通血管,隨時可能發(fā)生心源性休克甚至心臟驟停。
劉師傅的右冠脈以前可能已經存在非常嚴重的狹窄,這次完全閉塞,斑塊很硬,普通導絲很難進去,經驗豐富的王審嘗試更換幾次CTO導絲,最終順利破出一條路,開通血管,植入一個支架??紤]到劉師傅左前降支血管情況也很危險,隨時可能出現(xiàn)完全性閉塞,經過評估,在右冠脈開通后,隨即又開通了左前降支血管,植入一個支架。
手術耗時約一個半小時。術后,劉師傅的血壓很快恢復正常,頭暈胸痛等癥狀也消失了。據(jù)劉師傅愛人說,頭一天,劉師傅剛到杭州,準備找活干,沒想到當天下午就開始不舒服,熬到第二天凌晨,實在熬不住,這才打了120,還算萬幸,有驚無險躲過一劫。
13:57
55歲男子心臟搭橋術后再心梗
造影情況令人大吃一驚
13:00多,正在外科病房住院的55歲患者楊先生突然出現(xiàn)胸痛癥狀。17年前,楊先生發(fā)生過急性心梗,多次手術在三根冠脈血管先后放了多個支架;2011年,他再次因胸痛就醫(yī),當時的病情只能做心臟搭橋手術。
第一次心電圖提示無異常,但考慮到楊先生哪怕做了多次手術依然煙酒不離身,有高危因素存在,再加上胸痛癥狀沒有緩解,王審叮囑醫(yī)護團隊繼續(xù)密切觀察。果然,檢查發(fā)現(xiàn),楊先生的肌鈣蛋白心肌壞死指標逐漸往上走,這是危險的信號。
楊先生隨后被送入導管室行冠脈造影,造影情況讓王審大吃一驚:“右冠脈搭橋血管又完全閉塞,前降支橋血管通暢,回旋支橋血管也高度狹窄,右冠脈原先植入的支架都已被斑塊堵住,需要先把支架疏通,再另外植入新的支架,確保血管暢通。”
經過近2個小時的手術,楊先生的冠脈血管再次植入4個支架,這下好了,整個血管徹底變成了“鋼管”。好在血管開通后,楊先生的胸痛癥狀馬上緩解了,接下來,他還要擇期做回旋支搭橋血管的介入治療。
21:14
動不動胸痛卻查不出原因
家人覺得她作
其實真病了,冠狀動脈微循環(huán)障礙
21:00多,66歲的林女士被推進導管室。這之前兩三年,她總是一爬樓就胸悶,但去多家醫(yī)院就診,沒診斷出毛病。因為林女士除了心思重點,沒有基礎疾病,生活習慣也挺好,家人一度認為是她“作”。
找到王審門診就診,他認為,有活動性胸痛,還是要考慮冠心病可能,因此安排她跑了運動平板心電圖,結果提示陽性,考慮左前壁有心肌缺血,冠心病可能性較大,建議冠脈造影明確。
但奇怪的是,造影顯示,林女士的冠脈沒有明顯狹窄。問題出在哪里?王審很快想到,會不會是微血管出了問題?近年來,浙江綠城心血管病醫(yī)院的心內科冠脈介入團隊非常重視冠脈微循環(huán)功能障礙,經驗頗豐。
用專用導絲進行微循環(huán)阻力系數(shù)測定后,果然提示存在微循環(huán)功能障礙,阻力指數(shù)大于31,也算是特殊類型的冠心病了。明確診斷后,林女士只要服用針對微循環(huán)的藥物,控制癥狀即可。(記者 金晶 通訊員 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