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原標題:有獎舉報“車窗拋物”值得借鑒推廣
4月28日,記者從合肥市召開的“車窗拋物”專項整治工作部署會上獲悉,為切實提高城市環(huán)境衛(wèi)生精細化管理水平,構建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秩序,提高市民的獲得感、安全感、滿意度,即日起,合肥市城管局聯(lián)合合肥市公安局在市區(qū)范圍內集中組織開展“車窗拋物”專項整治工作,并面向市民開通有獎舉報渠道,每條有效舉報線索獎勵50元。(5月4日《市場星報》)
現(xiàn)實中,不少駕乘人員有“車窗拋物”的陋習。煙頭、食物、飲料瓶、垃圾袋……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從車窗拋出。此類不文明現(xiàn)象,既嚴重影響市容市貌,也存在交通安全隱患。合肥市集中開展“車窗拋物”專項整治,開通有獎舉報渠道,每條有效舉報線索獎勵50元,可以鼓勵和發(fā)動市民對此不文明行為說“不”,有助于有效遏制“車窗拋物”現(xiàn)象,值得借鑒和推廣。
近年來,因“車窗拋物”引發(fā)的交通安全事故時有發(fā)生。此陋習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既是不文明行為,也違反了交通法規(guī)。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六條規(guī)定,乘車人不得向車外拋灑物品,不得有影響駕駛人安全駕駛的行為。同時,《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二條也規(guī)定,駕駛機動車不得向道路上拋灑物品。也就是說,駕乘人員車窗拋物行為,已經(jīng)涉嫌違法。然而,由于此類行為具有隨意性、隱蔽性,交警、城管等執(zhí)法部門取證查處困難,讓很多肇事者逃避了處罰,加上普遍存在僥幸心理,“車窗拋物”則隨處可見,屢禁難絕。
違法必究,首先要揪出違法者。但面對“車窗拋物”陋習,或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理作用下,或擔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不少市民視而不見,在一定程度上也縱容了此陋習。合肥市城管局聯(lián)合合肥市公安局開展“車窗拋物”專項整治,并開通有獎舉報渠道,對每條有效舉報線索獎勵50元。“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此舉可以鼓勵和發(fā)動市民參與熱情、積極舉報,從而通過全社會監(jiān)督的力量,讓車窗拋物的肇事者一一現(xiàn)出“原形”,并受到應有的懲罰。這樣,在社會全方位“監(jiān)控”之下,車窗拋物的肇事者難逃法網(wǎng),無形之中形成強大的震懾效益,將能有效遏制“車窗拋物”現(xiàn)象。
除了有獎舉報,整治“車窗拋物”陋習還需多管齊下。其一,通過報紙、電視、網(wǎng)絡新媒體等多種形式,加強普法宣傳和教育,讓公眾知曉“車窗拋物”的社會危害性,以及會受到怎樣的懲罰,以杜絕因“法盲”而違法;其二,加大對“車窗拋物”違法行為的懲罰力度,根據(jù)情節(jié)大小,依法給予罰款、記分、吊銷駕照等處罰,進一步增加違法成本,倒逼駕乘人員主動摒棄此類不文明陋習;其三,動真格有獎舉報,及時發(fā)放舉報獎勵,并做好舉報人的隱私保護工作,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教育和引導市民敢于和此類不文明及違法行為“較量”,真正發(fā)揮社會監(jiān)督的作用。
此外,整治“車窗拋物”不能是一陣風,還應當建立有獎舉報機制,常態(tài)化開展整治工作。期待“車窗拋物”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無處藏身,徹底杜絕此類不文明和違法的陋習。(丁家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