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臺記者看世界,大家好,我是總臺駐印度記者王建兵。
每年的4-6月是印度的旱季,也就是這個時候印度的溫度非常高,經(jīng)常白天的氣溫達到了40度,而室外的體感溫度甚至沖到60度 。而到這個時候,家里流出的自來水都到了燙手的地步。今天我就跟大家說說印度的炎熱和印度人的生存技巧。
(相關(guān)資料圖)
我在2010年的時候開始到印度駐外,駐外之前我最大的擔心就是40多度的高溫怎么過?但是印度工作了10多年,我發(fā)現(xiàn)印度的炎熱也沒有想象的那么可怕,而且特別奇妙的一點是:人有超強的適應(yīng)能力。
在印度,每到夏天,即便是白天戶外小店顧客都不多(記者王建兵 攝)
印度每年的雨季開始的時間從南到北有所不同,以我居住的新德里為例,6月初雨季來臨,這時候天氣就非常涼爽。而在這之前因為沒有雨,每天都是大太陽,溫度沖到40度是家常便飯,但是這種的熱和北京的熱不太一樣,北京的熱是悶熱,絕對溫度不高,但是濕度大。而印度北方的熱,類似我的家鄉(xiāng)新疆那種干熱,如果在室外的話,在樹蔭下就不那么難受。
那印度人是怎樣度過炎熱的夏季的?從大方面來說,印度人防止暑熱,有自己的一些常規(guī)做法。第一就是印度的建筑,印度的建筑正南正北的房子并不多,相反人們喜歡把房子建成東西朝向的,以我所居住的小區(qū)來看,小區(qū)的房子80%以上的房子朝向都是東西朝向,這樣太陽直射房屋的時間就會減少。
到了最熱的季節(jié),印度人會到北部山區(qū)度假避暑(記者王建兵 攝)
另外像新德里市的建筑都不是特別高,都在3層4層左右,而印度人更愿意把底層留給自己住,因為底層相對更涼快一些,而且房前屋后會有大樹遮擋。
還有一點就是和窗簾有關(guān),我們曾經(jīng)到市場選窗簾,我們當時想選顏色淡雅、輕薄好看的面料做窗簾,當?shù)厝司屯扑]說,選擇顏色比較重、布料比較厚面料來做窗簾更實用。因為有了厚厚的深色窗簾遮擋,熱氣都被隔在窗外了。
另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印度以及南亞很多地方,基本上是每個屋都安裝了吊扇,這樣在屋里,打開吊扇開到最低檔,屋里的風(fēng)稍微流動一下,就會感到舒服許多。
新德里夏日的街頭,很少有人穿著短褲出門(記者王建兵 攝)
還有從印度人的著裝上來說,印度人無論男女老幼其實在最熱的時候,他們并不是短衣短袖的打扮,印度人喜歡用輕薄棉織品制作長衣長褲,有的人還會在頭上扎一塊頭巾,這樣避免了太陽直射到皮膚上,減少水分蒸發(fā)。
對印度人來說,到了夏天,防暑降溫最不可缺少的就是當?shù)氐囊环N土空調(diào)。土空調(diào)實際上它就是一個三面裝有草編簾子,第四個面是風(fēng)扇的鐵皮箱子,箱子里有一個小電機能夠把箱子底部的水抽到箱子的頂部,然后水從上面慢慢流到簾子上,風(fēng)扇開啟后,風(fēng)吹過濕潤的簾子就變得濕潤涼爽。
夏天,街上的水果又多又便宜(記者王建兵 攝)
土空調(diào)是印度人防暑降溫的神器,每年夏天經(jīng)常會賣到脫銷,一個土空調(diào),平均售價大概在四五百塊人民幣,而每個月的電費也是在30塊左右,所以對很多印度人家來說是完全可以接受,而真正的空調(diào),空調(diào)本身和電費,印度人很多月收入在2000塊左右,空調(diào)真的用不起。
因為天氣炎熱,印度的綠葉菜不多,西紅柿長得又小又硬(記者王建兵 攝)
一談起熱大家就覺得到了夏天,印度可能全境都是在40度以上,但是這樣的情況并不普遍,印度40多度的炎熱天氣主要集中在印度北方,雨季來臨前的旱季在印度北方持續(xù)的相對較長,從4到6月都在太陽的炙烤下。而在印度南部,比如像孟買、金奈、喀拉拉邦這些地方,其實夏天并不難受,雨水很多,夏天的溫度都在30多度左右。
但是今年印度的夏天有些特殊,炎熱天氣已經(jīng)開始蔓延到了像孟買這樣的地方。在4月中旬有幾天,孟買的氣溫躥到40度以上,當?shù)赜幸粋€室外集會上有13人因暑熱死亡。
印度天熱的時候最可怕的事情是停電,印度常年缺電,4-6月缺電更為明顯,到最熱的時候,我家的供電一天會停20—30次,在印度生活,家里裝幾組蓄電池是標配,火熱的天氣還會伴著停水。
以上就是總臺記者對印度炎熱和普通民眾如何度夏的觀察。
本期《總臺記者看世界》作者:總臺駐印度記者 王建兵
監(jiān)制丨章成霞
記者丨王建兵
編輯丨楊波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