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3月11日,中國海洋大學舉辦“中國海洋文化研究與發(fā)展研討會暨成果發(fā)布會”,推出《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中國海洋文化專題”、《中國海洋文化發(fā)展報告》(2016-2020)兩項重磅成果。
中國海洋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張靜在致辭中代表學校向項目團隊取得豐碩成果表示祝賀,向專家學者的精心指導和出版社的辛勞表示感謝。她指出,學校推出這兩個重磅成果,靠的是“天時、地利、人和”。成果的推出得益于國家關于海洋強國建設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得益于學校數(shù)十年深耕海洋自然科學和海洋人文社會科學的深厚積淀,得益于出版單位對海洋文化團隊的高度信任,以及全體人員的通力合作和不懈努力。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是國家級大型文化出版工程,是重大基礎性、標志性文獻匯典,對增強文化自信、宣傳中華文化、普及科學知識,將產生極其重要的作用。第三版特別設立“中國海洋文化”專題,既是豐富《中國大百科全書》內涵的創(chuàng)新之舉,也為推進我國海洋文化研究、增強民眾海洋意識、服務海洋強國建設注入新的動力。
《中國海洋文化發(fā)展報告》(2016-2020)是中國海洋大學繼2013年開始推出的《中國海洋文化發(fā)展報告》年度報告(藍皮書)之后,傾力打造的五年期中長時段的新版報告,集中展現(xiàn)了中國“十三五”期間海洋文化發(fā)展的總體面貌,反映了新時代中國文化發(fā)展在海洋領域的新成就,它的出版不僅將助力中國海洋文化的學術研究,也將促進全社會普及海洋文化知識,弘揚海洋文化精神。
兩個項目的負責人、首席專家,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修斌回顧了課題從立項到完成歷時兩年的科研歷程。他表示,作為國內首家海洋文化研究機構,中國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始終秉承家國情懷,以海洋強國建設為己任,20余年來堅持不懈致力于海洋文化的科研和人才培養(yǎng),引領國內海洋文化學術進步,推動海洋文化領域的國內外交流合作,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為高質量完成這兩個項目,學院以團隊為核心,整合院內外、校內外力量,堅持政治站位和學術標準,克服重重困難,為國家和社會貢獻了海大智慧。
在會議研討階段,與會專家學者普遍認為,新時代的中國海洋文化研究面臨新形勢、新課題、新任務,加快學術共同體建設,凝聚共識,整體推進海洋文化的研究、教育、傳播、普及是當務之急。學者們圍繞海洋文化與海洋強國建設、海洋文化理論建設的課題、海洋文化的中外交融互鑒等展開交流討論,共同為中國海洋文化發(fā)展獻計獻策。
會議由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海洋文化研究所舉辦。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廈門大學、廣東省社會科學院、中國海洋大學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學者40余人參會。會議受到國內媒體廣泛關注。
圖:李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