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2022年11月20日,第47屆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InternationalCollegiateProgrammingContest,ICPC)亞洲區(qū)域賽(合肥站),2022中國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ChinaCollegiateProgrammingContest,CCPC)(綿陽站)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在線上舉辦。我校派出7支隊伍共21名同學報名比賽,軟件學院宋友老師擔任主教練,劉子淵、鐘梓皓、閔家旭擔任助理教練。
在ICPC中,我校派出四支隊伍參賽,取得一金三銀的優(yōu)異成績。其中,由楊振煒(軟件學院)、金煉凱(計算機學院)、唐怡浜(計算機學院)組成的隊伍榮獲金牌;另外三支隊伍獲得銀牌,隊員分別為:馮瑋琪(計算機學院)、廖紀童(計算機學院)、牟鈺(計算機學院),張殊睿(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羅皓天(傳源書院)、高湘一(宇航學院),呂誠鑫(沈元學院)、韋若皓(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韓一(軟件學院)。
在CCPC中,我校派出三支隊伍參賽,取得一金兩銀的優(yōu)異成績。其中,由閔家旭(沈元學院)、崔紹錁(軟件學院)、張羿凡(計算機學院)組成的隊伍榮獲金牌;另外兩支隊伍獲得銀牌,隊員分別為:潘天蔚(計算機學院)、劉佳睿(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郝澤鈺(軟件學院),傅可樹(計算機學院)、梁鈞著(沈元學院)、馬一(物理學院)。
在比賽中,有兩支隊伍均有一名隊員不能跨校區(qū)參賽。但這兩支隊伍的隊員依然在缺員的情況下頑強拼搏,最終兩支隊伍各為學校爭得一枚銀牌。
本場的ICPC區(qū)域賽(合肥站)為今年第三個區(qū)域賽賽區(qū),共有來自266所高校的502支參賽隊伍同場競技。本場的CCPC競賽(綿陽站)為今年第四個賽區(qū),共有來自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152所高校的237支參賽隊伍同場競技。
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ICPC),是世界上公認的規(guī)模最大、水平最高、參與人數(shù)最多的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其宗旨是使大學生能通過計算機充分展示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被業(yè)界稱為IT界的“奧林匹克”競賽。競賽每年一屆,今年為第47屆。2022-2023賽季ICPC亞洲東大陸共設立7場區(qū)域賽,分別是沈陽、西安、合肥、濟南、杭州、南京、香港賽區(qū),并在各區(qū)域賽結束后,將在上海舉辦東大陸總決賽。
中國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CCPC),是由中國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協(xié)會主辦、面向世界大學生的國際性年度賽事,旨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算法和程序設計的興趣,提升算法設計、邏輯推理、數(shù)學建模、編程實現(xiàn)和英語閱讀能力,激勵學生運用計算機編程技術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團隊合作意識、挑戰(zhàn)精神和創(chuàng)新潛力。競賽從2015年開始每年舉辦一屆,今年是第8屆。2022年,CCPC分別在桂林、威海、廣州、綿陽舉辦四場分站賽和一場總決賽。
北航ACM-ICPC程序設計競賽由教務處領導,軟件學院組織實施,參賽學生來自全校各學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北航ACM訓練基地成立于2005年,每年在11月-12月組織北航程序設計校賽暨選拔賽,在校內推廣程序設計競賽的同時進行ACM-ICPC參賽隊員的選拔。校賽暨選拔賽最終將會在全校選拔40名左右的學生組成若干支三人的隊伍,于春季和暑期進行集中訓練。之后從9月份起,開始參加ICPC東大陸各賽站的網絡選拔賽和現(xiàn)場賽,以及CCPC(中國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的網絡選拔賽和各賽站的現(xiàn)場賽。
ICPC區(qū)域賽的比賽頻率大致為一周一場,區(qū)域賽通常持續(xù)半年時間。通過ICPC區(qū)域賽和東大陸總決賽中晉級的學校將于來年參加ICPC全球總決賽(全球約140個名額,中國大陸約15-17個名額)。在CCPC分站賽中晉級的學校將于該年11月參加CCPC年度總決賽。在集訓隊員于秋季學期參加各個ICPC區(qū)域賽、CCPC比賽的同時,北航ACM集訓隊在今年還嘗試針對集訓隊預備隊員開展秋季訓練及講座,幫助同學更早接觸程序設計競賽,提高參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