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全國多地開啟“蒸烤模式”,深圳也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段。炎炎夏日,除了我們常掛在嘴邊的“小心中暑”之外,高溫還會引起哪些疾病?7月21日,記者采訪了南方醫(yī)科大學深圳醫(yī)院急危重癥醫(yī)學部主任屈紀富,為市民答疑解惑。
未來7天深圳高溫晴熱天氣持續(xù)
根據(jù)世界氣象組織,高溫是指35℃以上的溫度,熱浪則是指連續(xù)5日最高氣溫超過該區(qū)30年的氣候平均5℃以上。國家氣候中心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6月全球氣溫為1979年以來同期最高,我國多地經(jīng)歷了大范圍極端高溫,全國高溫已持續(xù)30天,影響超9億人,具有范圍廣、持續(xù)時間長、極端性強、影響大的特點。深圳天氣方面,7月8日起深圳進入高溫炎熱多發(fā)期,8日-15日連續(xù)8天記錄到33℃以上炎熱天氣,其中13日記錄到今年以來最高氣溫,基本站34.7℃,自動站38.5℃。
根據(jù)深圳市氣象臺7月21日15時發(fā)布的天氣趨勢,深圳未來7日高溫晴熱天氣持續(xù),其中23-25日天晴酷熱,高溫炎熱范圍逐日擴大,最高氣溫普遍上升至35℃或以上。
氣象專家表示,深圳本輪高溫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持續(xù)時間長,7月下半月-8月初和9月我市階段性高溫天氣明顯,高溫持續(xù)時間可能超過去年;二是影響范圍廣,在全國大部氣溫偏高背景下,今年深圳高溫范圍廣,特別是受臺風外圍下沉氣流影響或出現(xiàn)年內最強高溫,中北部及人口密集區(qū)最高氣溫37-38℃,局地可達39℃以上;三是體感溫度高,高溫高濕疊加,導致深圳夏季體感溫度較實際溫度高2-3℃,33℃左右時體感溫度甚至超過北方的35℃以上高溫。
今年的“三伏”天從7月16日至8月24日,長達40天。市氣象專家分析,天氣炎熱主要因副熱帶高壓所致。由于副熱帶高壓是一個暖性高壓系統(tǒng),其內部盛行下沉氣流,空氣絕熱增溫強烈,加上氣壓梯度小,副熱帶高壓控制的范圍內風力微弱,大氣狀態(tài)比較穩(wěn)定,所以在這種天氣形勢下,地面和近地面大氣會獲得更多的熱量,天氣持續(xù)高溫炎熱。
高溫天氣這些疾病不可輕視
“中暑是高溫天氣最常引起的疾病之一。”屈紀富表示,近日由于天氣炎熱引起不適,到醫(yī)院就診的病人也比往常有所增加。屈紀富解釋道,中暑即在高溫環(huán)境下人體體溫調節(jié)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障礙,按其發(fā)病機理可分為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其中“熱射病”是重癥中暑的最嚴重形式,對人的生命危害最大,死亡率超過50%,其典型癥狀是體溫超過40℃。
除了中暑外,7月份的皮膚科門診患者亦有所增加。屈紀富表示,夏季高發(fā)的皮膚病主要有過敏性疾病,如濕疹、蕁麻疹等,手足癬的真菌性感染等,過敏性皮炎最為常見,一些體質比較容易過敏的人吃了芒果、菠蘿、榴蓮等水果,都可能會導致過敏。
出門怕中暑,那一直在室內吹空調可不可行?“空調、風扇長時間直吹,也可能導致熱傷風,比如發(fā)熱、頭痛、鼻塞流涕、咽喉紅腫疼痛等。”屈紀富建議,大家在吹空調、吹風扇物理降溫的同時,也要做適度的運動增強抵抗力。
在飲食上,有人喜歡喝冷飲、吃冰棍、冰西瓜等生冷食品。屈紀富提醒,適當吃可以降暑,但要小心因此引起的腸胃疾病。他解釋道,夏季高溫,各種病原微生物也更容易滋生,如切開了的西瓜盡管放在冰箱低溫保存,但仍會不斷滋生細菌,再進食容易引起急性腸胃炎、食物中毒、細菌性痢疾、急性胃炎等胃腸道疾病。
此外,屈紀富還特別提到,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基礎病的特殊群體,盡量不要在高溫時外出活動,如果在空氣流通不好的環(huán)境里久處,容易出現(xiàn)腦供血不足,從而出現(xiàn)胸悶、頭暈等癥狀。當氣溫達到35攝氏度時,加上出汗失去的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血液黏稠會誘發(fā)缺血性腦中風、腦梗塞,甚至猝死。(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袁靜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