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版)》正式頒布,勞動課正式成為中小學一門獨立的課程。新時代下,如何讓勞動教育走深走實?今(15)日,以“使命、創(chuàng)新、共進”為主題的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研討會在巴南區(qū)召開,來自教育部、南京、杭州、重慶、貴州等地的專家及近300名勞動教研員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施與推進。
聚焦生活必備技能整體推進勞動教育
(資料圖)
當前,重慶中小學如何開展勞動教育?研討會上,巴南區(qū)教育綜合實踐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巴南區(qū)探索出“當代小紅軍、未來接班人”和“時代青少年、祖國建設者”兩大勞動育人目標,構建起星.光課程體系,樹立學生勞動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目前已初步建成體驗式日常生產生活勞動和青少年新技術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課程,全面助力全區(qū)中小學生勞動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勞動意識、勞動習慣、勞動技能大幅提高。
大足區(qū)海棠小學積極探索勞動教育的校園化實施,整體推進勞動教育。學校因地制宜開發(fā)各種勞動資源,聚焦生活必備技能,從日常生活勞動起步,設計小學一至六年級勞動項目;打造小海棠種植園,搭建農業(yè)生產服務平臺,學生承擔種植任務;建設校園場館課程,搭建校園職業(yè)服務勞動平臺,依托模擬法庭、少兒電視臺、校園小警察等讓學生參與勞動。此外,還搭建校外職業(yè)服務平臺,開展石刻小導游、科技館小講解等校外志愿服務活動,滿足學生多樣發(fā)展的需要。
在新時代下,重慶市育才中學校基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二十三常能”,結合學校82年辦學實踐和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涵,進一步提出了勞動教育“新二十三常能”。育才中學副校長鄧玉洪介紹,“新二十三常能”課程體系囊括了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讓學生通過教室、校園、家庭、社會四大課堂接受勞動教育。學校將勞動教育納入課表,初中每周開設1節(jié)勞動教育課;高中每周開設一節(jié)生涯規(guī)劃課,并圍繞“新二十三常能”開設了數十門選修課,使學生具有生活力、學習力、自動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關鍵能力。
時時都有勞動清單課課都有勞動實踐
如何進一步做好新時代勞動教育?研討會上,教育部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組組長顧建軍做了《聚焦勞動育人建設勞動課程》的主題報告。他指出,勞動課標以勞動素養(yǎng)為綱,引領課程標準各部分研制;以實踐為主線,構建課程結構,直面勞動教育實施問題。課程實施建議秉承目標、問題、效能導向,關注實施中的重難點,力爭“做深”“做真”“做精”“做新”勞動課程。
杭州市富陽區(qū)教育局黨委委員、富春七小校長章振樂以《全要素激活:讓我們從小熱愛勞動》為題,分享了新勞動教育的“富陽實踐”。他說,富陽區(qū)通過人人都是勞動導師,處處都是勞動場所,時時都有勞動清單,課課都有勞動實踐,事事都有數字評價,全要素激活勞動教育。比如,目前共351位結對農戶以“農事教官”身份上崗指導勞動實踐,校內建起扎染、木工、匠食坊等79個勞動實踐專用教室,推出“一至九年級學生勞動清單”,全域推進新勞動教育。
重慶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市教委副主任李勁渝說,近年來,我市已建立15個市級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qū)、認定37個中小學勞動教育主題德育品牌、建設211個市級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等,初步構建起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模式多樣、機制健全的中小學勞動教育體系。
下一步,將著重抓好強化育人目標,聚焦培育勞動觀念、勞動精神、勞動習慣;提升課程質量,保證勞動教育課時要求,突出實踐的主線,創(chuàng)新實施的方式;豐富活動內容,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強建強師資隊伍,配齊配強專任教師;匯聚教學資源,整合家校社合力,滿足學生就近就便參加勞動實踐的需要等,推動我市中小學勞動教育高質量發(fā)展。
(文章來源:上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