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深圳市政協組織委員開展現場調研,了解政府加大投入、國企參與建設戶外公共體育設施等方面的情況,建議“跨部門”做好公共體育設施的規(guī)劃建設維護,進一步增強市民獲得感幸福感。
在深圳灣公園智能健身區(qū),委員們體驗戶外智能化健身器材。這些設施體現出了體育鍛煉的專業(yè)性、個性需求的智能化。在體能測試區(qū),通過掃描二維碼進行體質測試,測試后的數據將被保存下來,隔段時間還可對比各項指標的情況。在訓練區(qū)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訓練器材,進行適合個人的有關功能性訓練。據介紹,全市已累計建成了50套室外智能健身器材,在蓮花山西側的健身區(qū)投入使用不到一年,用戶超過100萬人次。
塘朗山腳下的深云文體公園有8片羽毛球場、10片網球場,還有壁球館、擊劍館,每個場館都依據專業(yè)運動員的使用習慣,按照業(yè)界高水準進行配置打造,目前還計劃建設7片兒童網球場及3片乒乓球場,用于少年兒童網球培訓及賽事舉辦。據深鐵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隨著站城一體化的不斷深入,多個大型文體場所都將納入深鐵文體產業(yè)。深鐵集團將以深云文體公園對外經營為試點,不斷積累場館運營、賽事組織、體育培訓等經驗。同時,在支持體育賽事活動、全民健身等方面,將堅持公益屬性和體育服務功能,打造高質量體育綜合空間,助力深圳打造國際著名體育城市。
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市民體育鍛煉強身健體的需求越來越旺盛,為了方便市民隨時隨地找到身邊的文體場館,“i深圳”APP今年上線了體育場館“一鍵預約”平臺,截至9月15日已接入各區(qū)1523所體育場館、5898片體育場地。針對相關“推動文體設施進公園”建議,該局表示,今年將新建、改造提升一批社區(qū)體育公園,推廣建設一批受眾較廣的健身跑道、智慧健身器材等設施,還將拓展簡易運動區(qū)方便市民打乒乓球、打太極、跳繩等日常鍛煉。
參加調研的委員建議,通過鼓勵開展各類活動賽事提高場館利用率,同時針對深圳人口密度大的特點,在社區(qū)公園多布局體育設施,多建“小而美”運動場所。(首席記者 彭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