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洋面溫度超過26℃以上的熱帶或副熱帶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氣溫高,大量空氣膨脹上升,使近洋面氣壓降低,外圍空氣源源不斷地補充流入上升去。
受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影響,流入的空氣旋轉(zhuǎn)起來。而上升空氣膨脹變冷,其中的水汽冷卻凝結形成水滴時,要放出熱量,又促使低層空氣不斷上升。這樣近洋面氣壓下降得更低,空氣旋轉(zhuǎn)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臺風。
臺風消亡路徑有兩個,第一個是:臺風登陸陸地后,受到地面摩擦和能量供應不足的共同影響,臺風會迅速減弱消亡,消亡之后的殘留云系可以給某地帶來長時間強降雨。第二個是:臺風在東海北部轉(zhuǎn)向,登陸韓國或穿過朝鮮海峽之后,在日本海變性為溫帶氣旋,變性為溫帶氣旋后,消亡較慢。
臺風對人類至少有如下幾大好處:
其一,臺風為人們帶來了豐沛的淡水。臺風給中國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東南亞和美國東南部帶來大量的雨水。
其二,靠近赤道的熱帶、亞熱帶地區(qū)受日照時間最長,干熱難忍,如果沒有臺風來驅(qū)散這些地區(qū)的熱量,那里將會更熱,地表沙荒將更加嚴重。同時寒帶將會更冷,溫帶將會消失。
臺風最后去哪里了呢?
臺風的壽命一般在3-10天左右,不過也有特殊的,比如臺風"麗塔"持續(xù)了19天,臺風進入陸地后會逐漸的減弱,最終消失,臺風移動路徑很難預測,很多接近我國大陸的臺風又突然轉(zhuǎn)向朝著其他地方而去,再次進入海洋后的臺風可能會變得更強。
臺風的形成需要很大的能量,要靠足夠多的水汽來維持,當臺風進入陸地后,陸地的水汽條件維持不了臺風繼續(xù)發(fā)展,而且臺風和凹凸不平的陸地之間不斷摩擦,損耗了很多能量,最后使得臺風消失。每年太平洋地區(qū)形成的臺風都有數(shù)十個,而影響到我國的通常只有幾個。
1956年的臺風"溫黛"深入內(nèi)地的深度實為罕見,它曾進入到安徽、山西、河南、湖南等地,最終消失于內(nèi)蒙古和陜西的交界處,這個臺風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大量農(nóng)作物被水浸泡,顆粒無收,民房也被毀壞,甚至很多人在這次臺風中遇難,讓經(jīng)濟遭受了重創(chuàng)。
所以,臺風天氣我們還是老老實實待在家里,關好門窗,不要四處亂跑,特別防止一些物品掉落砸傷自己,如果自己住在低洼地區(qū),一定要提前撤離到安全地區(qū),并且留意天氣預報。